张季敏在陈云身边工作了超过8年,他亲眼见证了这位伟人非凡的风范和风采。回顾这一段岁月,他在回忆录中写道:“陈云同志作为一代伟人,不仅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写下了辉煌篇章,而且他在领导艺术方面的卓越才能,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张季敏随时任东北挺进支队司令员万毅一同赴东北。当他们到达东北局时,陈云和彭真等人也从延安赶到了东北。一天,伍修权参谋长向万毅请示,要为陈云找一名警卫员。万毅想起有个年轻人——张季敏,曾学过一些武艺,便决定让他去担任这个任务。于是,张季敏便走到了陈云的身边。
第一次见到陈云时,张季敏既紧张又兴奋。令他意外的是,陈云在见面时并没有以命令的口吻,而是用一种温和商量的语气询问他:“你愿意在这里工作吗?”张季敏心中一阵喜悦,马上回答道:“我愿意。”陈云微微点头,随即提醒他:“这里的工作没有前线那么忙碌,抽空要学习一些文化。”
展开剩余81%陈云对于身边人员的学习非常关心,也正是这一番话为张季敏后来的深造铺平了道路。1946年初,陈云的工作进入了一个紧张的阶段。那时,许多干部从关内赶来,陈云几乎每次都亲自和他们交流,安排任务。张季敏回忆道:“一次次的干部往来,陈云的工作从未间断。”在宾县,县城的副食品店并不多,看到陈云日渐消瘦,张季敏决定为首长调整生活,尽力改善饮食。
那段时间,陈云的健康状况因工作过于繁重而日渐虚弱。某日,张季敏终于设法买到了一只鸡,准备给陈云炖汤调理身体。结果,鸡肉和汤被陈云吃了整整一周。其他领导看到这一幕时,曾对张季敏提出批评:“这样长时间吃一只鸡,不会对首长的肚子造成影响吗?”但陈云依旧吃得津津有味。
张季敏印象中的陈云生活十分简朴。即便是在北京,每餐也不过是简单的三道菜,一碗米饭,一份汤,生活条件十分节俭。一次,周总理来拜访陈云时,看到他健康欠佳,便当面对陈云的妻子于若木说道:“如果陈云的身体出了问题,我可得找你算账。”于是,于若木便劝陈云好好吃些,然而陈云却笑着说:“我老了,还是要保持节俭。”
当时,东北局的工作环境相当艰苦,土匪活动猖獗。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陈云依旧保持冷静,从容有序地指导干部们进行整顿,扩大队伍,剿匪,并发动农民参与土改,争取农民支持。张季敏记得,陈云的屋子里常常亮着灯,工作至深夜。每当有干部从各地赶来,陈云都会逐一接见,听取他们的情况汇报。
1946年,随着国民党进攻解放区的力度加大,张季敏和陈云一行赶赴南满,时局变化迅速。抵达佳木斯后,他们决定前往临江。然而,在途中,陈云的专列遭遇了敌特的破坏行动。张季敏回忆起当时的惊险时刻,特务通过破坏铁路,导致列车脱节,幸得及时应对,避免了一场灾难。
在临江,陈云继续紧张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面对混乱的部队和局面,他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组织领导各项工作。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的天气异常寒冷,部队物资短缺,生活条件艰苦。张季敏提到,当时的军队基本上以玉米和高粱为主食,陈云也因此忍受着极度艰难的生活条件,但仍坚持每天工作16小时,几乎没有休息。
即使身体日渐虚弱,陈云仍然坚持探望前线伤员,他的坚韧和对同志的关心令张季敏深感敬佩。后来,陈云因过度劳累,身体状况急剧下滑,被安排去哈尔滨休养。在那四个月的休养期间,陈云身体逐渐恢复,精神焕发。张季敏回忆说:“那时我常常能听到他拉二胡,那是他唯一的爱好。”此时的陈云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展现出他那种永不知疲倦的工作热情。
1948年,沈阳解放,陈云被任命为沈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张季敏跟随陈云前往沈阳,并目睹了陈云的严于律己。他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奢华,生活依旧简单朴素。在一个寒冷的12月,陈云的床上只有一张简单的草垫子,面对这种情况,张季敏偷偷将沙发垫子放在了陈云的床上。然而,陈云很快发现了这一举动,并严厉批评张季敏没有遵守命令。
张季敏记得,沈阳解放后,陈云继续使用一辆旧车,虽然仓库里有许多崭新的车,但他坚持使用旧车,认为不能影响他人的看法。张季敏曾建议陈云更换车辆,但陈云拒绝了,并以高尚的情怀让张季敏深感震撼。
进入新中国后,陈云继续保持简朴的生活习惯,甚至连一块自动手表都不愿接受。每当有工作人员送东西来,陈云都会亲自退还。1951年,在中南海签署西藏和平协议时,陈云依旧穿着他在延安自制的粗呢子衣服,张季敏曾劝他说应该换一套新的,但陈云却坚定地表示:“现在国家还很贫困,我们应该节省,为了更好的经济建设。”
陈云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他对子女的教育同样严谨。张季敏曾听陈云说过,孩子们要自己做饭,既是为了让他们克服依赖心理,也是为了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陈云的妻子于若木,从不坐车上下班,而是骑自行车,这样的行为对身边的人无声地传递了节俭和自律的价值。
1953年,张季敏因健康问题要求调离工作岗位,陈云得知后没有挽留,而是语重心长地劝他去进修,鼓励他去人民大学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张季敏听从了陈云的建议,走上了学习的道路,并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80年,张季敏再次去看望陈云,发现陈云的餐桌依然是当年那个简单的“三菜一汤”。回忆起陈云的教诲和他那种朴素的生活态度,张季敏感慨万分。陈云虽然离开了,但他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关爱以及那份工作的热情,将永远在张季敏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发布于:天津市金领速配-a股如何杠杆-最大配资官网-配资公司排行榜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