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党史人物
人 物 档 案
纪大纲(1885-1933),原名纪伟山,湖北均县(今丹江口市)人,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均县农民军副总指挥、联队司令,均县游击队团长。1933年,因叛徒出卖壮烈牺牲,时年48岁。
十堰农民革命武装领袖纪大纲
水都埋忠骨,碧血染青山。在丹江口市烈士陵园,纪大纲烈士的墓碑肃穆耸立。从早年在家乡组织“红枪会”,到加入中国共产党,纪大纲从一个自发的革命者变为自觉革命的无产阶级战士,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生命。
丹江口市金岗山烈士陵园内的纪大纲烈士墓
揭竿聚义,组织农民自卫武装“红枪会”
1885年,纪大纲出生一个富农家庭,父亲开明仗义,母亲勤劳善良。早年父兄相继去世后,纪大纲担负着全家人的生活重担,辛勤耕耘。秉性刚毅豪爽的纪大纲,不畏强暴,为人正直,好打抱不平。上过私塾的他对武术颇有兴趣,爱耍刀舞棍,曾请河南艺人到家教练刀枪棍棒之术。纪大纲虚心求教,勤学苦练,功夫日增。久而久之,在乡邻中颇有名气。
展开剩余72%纪 大 纲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均县政局混乱,悍匪骚犹,兵匪交祸,民无宁日,加之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广大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反抗和抵御官匪的双重欺压,1927年春,纪大纲高举“抗匪抗捐、打富济贫”的大旗,召集30多个青壮年农民,成立了武装组织“红枪会”,大家一致推举他为头领。会员们农忙时各自在家务农,农闲时聚集一起练习功夫,土匪来袭时拿起大刀长矛反抗。
接受改编,成为党在十堰地区第一支农民革命军
1927年9月,在吴生白、陈文振介绍下,纪大纲加入中国共产党,纪大纲的家成为均县党组织秘密联络中心,其领导的“红枪会”正式纳入党组织领导,成为鄂西北第一支由党直接指挥的农民革命武装——“均县农民游击军”。
纪大纲游击队纪律严明,立下六条规矩:“第一、不准烧老百姓的房屋;第二、不准杀老百姓;第三、不准调戏妇女;第四、不准糟踏农民的庄稼;第五、爱护老百姓,借人家的东西,当天借,当天还,不准过夜;第六、派饭吃时,人家端啥吃啥,不准议论人家饭的好坏。”赢得了群众拥护。
为了扩大队伍,纪大纲想方设法购买枪支弹药。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他们从河南请来造枪师傅20余人,并组织党员修建红炉造枪。农民革命军迅速发展到200多人,有枪100余支。后来,这支农民武装发展到600余人,按军事建制改建为自卫团,下辖三个营,纪大纲任团长,团部设在乌头村。农民自卫团还建立了党组织,纪大纲先后兼任支部书记和党总支书记。
纪大纲农民自卫团团部所在地——陈家老屋
配合攻打均县,被贺龙任命为均县游击队团长
1931年3月,中共鄂北特委正式将纪大纲领导的农民游击军改建为均县游击队,纳入红九军第二纵队建制。纪大纲曾两次带领游击队开赴马家岗,声援当地农民反抗烟苗地亩捐的斗争,打败了敌人。因此,游击队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拥护,威震四乡。5月,贺龙军长率领的红三军攻打均州城途经浪河店时,纪大纲带领游击队赶赴浪河店接应,并配合红三军胜利攻克了均县。
红三军进城后,贺龙亲自接见了纪大纲,并派人将他带领的300余名精干游击队员安排在城外山西馆食宿。贺龙问纪大纲:“大纲同志,你有好多人马?”“二三百人马。”贺龙笑着说:“二三百人马,哪里够一个团啰!我给你拨五百,补够一个团,任命你为团长。”接着,纪大纲带领游击队,跟随贺龙攻郧阳、越武当、上房县,开辟均房苏区,投身到创建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之中。
孤军血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1932年2月,负责保卫均房苏区的红二十五师接到湘鄂西中央分局的指示:速返洪湖苏区归建。红二十五师走后,均房苏区武装力量减弱,形势进一步恶化,纪大纲领导的队伍留在均县和房县山区坚持斗争,多次伏击国民党军。
同年10月,其母病故,他身披孝服率部突围,毙敌百余人,后因敌众我寡被迫转入隐蔽斗争。1933年冬,国民党郧阳保安副司令廖安邦勾结内奸王光德,假意投诚后发动突袭。纪大纲于红庙沟遭暗杀,头颅被悬城示众,年仅48岁。其四子中三人牺牲,唯幼子幸存。纪大纲游击队自此被打散。
纪大纲在艰难困苦的战斗岁月中,出生入死与敌周旋,他在残酷的革命斗争考验中,由一个自发的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为一位自觉的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1985年10月3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纪大纲为革命烈士,并向其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
发布于:北京市金领速配-a股如何杠杆-最大配资官网-配资公司排行榜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